
暑假,有了更多自主的复习时间,或许你需要换一套更合适假期的学习技巧。一个假期专攻某一个学科,相信收假后你能在收心考试中提升一个成绩档次!
01 语 文
很多阅读
想考130、140、想当大伙?呵呵,我觉得只有一条路:来源于平时很多的阅读,写作,思维,消化,分解,最后转化为我们的财富。没偷懒,速成的可能。
暑假有大把大量的时间,假如想提升语文成绩的话就好好读一些名著好书吧。
02 数 学
刷题刷题刷题!
第一步:题海战术。
数学本质上是一门考察思维的学科,因此第一要掌握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要学会解题思路。而量变就是产生质变的最好办法。要合理的利用暑假这段空白的时间,通过很多的做题可以获得“题感”,提高做题速度。
第二步:针对性练习。
题海战术大概5—10天之后,就能找到常识上的大块空白区了,借助针对性练习找出类似题型的异同,加深自己对该要点的把握程度。
第三步:查漏补缺。
这一步的主要为了为了最大效率地健全我们的常识体系。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筹备很多的题,但不同是在做题之前不要提笔就写,先浏览一遍,有选择性地进行挑选。
对于一些一眼就了解解题思路的题直接跳过,只做一些比较新颖的、暂时没明确思路的题,如此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高效地扩充我们的常识库。
第四步:巩固提升。
将之前的错题温故知新,消灭过去的“拦老虎”。
03 英语
背3500词。
暑假时间比较长,足够你根据记忆规律,通过几轮的记忆与复习对英语的3500词有更好的学会。
几种常见的单词记忆办法:
1.语境记忆法
把单词带入句子中去记。
譬如:potential(潜在的,可能的)这个单词,“potential-潜在的,可能的///潜在的,可能的-potential”如此念经式记忆的话,一时半会一定记不住,但假如你把它放到句子:They are potential powers we possess(它是大家拥有些潜在力量)中去记。只须你理解了这个句子,单词立马就记住了。
当然,如此记单词比较浪费时间间,我一般是重点单词才如此记。
背单词的时候,建议遮挡一下单词的意思,先读例句,通过你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去猜单词的意思,猜不出来再看,如此记得会更牢一点。
2.词根词缀记忆法
一个词根/词缀下有不少单词,你可以把词根/词缀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然后一类一类记。譬如:
表示否定的dis-前缀:disadvantage ,dishonorable,disagree
in-前缀:incorrect,inability,inaccurate 等。
3.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单词最好是天天都背,包含固定搭配和使用方法,背到上考场为止,依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进行复习。
艾宾浩斯记忆周期:
第一记忆周期:5分钟
第二记忆周期:30分钟
第三记忆周期:
12小时
第四记忆周期:
1天
第五记忆周期:2天
第六记忆周期:4天
第七记忆周期:7天
第八记忆周期:
15天
在记完每一个单词之后,可以按记忆周期在第2、4、7、15天重新复习,如此困难遗忘。
04 地 理
背地图。
我刚上高中的时候不好好学,等到后悔的时候发现像地理这种科目已经处在一个恶性循环中了。所有的所有跟不上,都是地图没背过,基础没打好的后果。
后来我就用了一个暑假专攻地图,挂了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在家,没事就坐在地图前面看,看这个盆地在哪儿,看那个高原在哪儿,洋流如何流动,季风如何过来……收假之后,地图已经刻在我的脑子中了,再做题的时候思路就会变得异常明确。
05 历 史
1 看影视作品
用假期时间看纪录片、电影等历史有关影视作品,可以帮你将课本中抽象的定义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记忆。
2 默写时间线
有了大段大段的可支配时间,可以尝试默写历史大事时间线。拿一张白纸,合上课本,根据专题默写时间线,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相对照,会对历史事件有愈加明确的认知。
06 政 治
背诵+整理笔记
第一呢,所有所有的基础都是背,背课本。
文科生对于背这方面应该还是比较善于的吧?暑假时间也比较充足,可以把之前的课本都拿出来,先大概过一遍课本内容,了解都讲了什么常识,然后再系统的整理总结要点。
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笔记本,培养写笔记整理总结的习惯。高中三年级备考的时候有一个常识全方位并详细的笔记本真的可以帮大忙,可能你感觉有点费时,但相信我你目前暑假花在这上面的时间肯定都能在高中三年级找回来。
背了课本常识之后,对整个政治学习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学会了,这是所有做题的基础,如此刷题之前的筹备工作就做好了,下面就是做题。
07 物 理
刷题刷题刷题。
高中三年级那个寒假我计划来个破釜沉舟,买了一本物理的辅导书,非常大非常厚的一本,假期回家只带了这本书,我记得非常了解,2016年春节那天我都是在做物理题。
从第一章力的三要点看起,我给自己定的目的就是用寒假三十天把力学部分全部看完。第一天看物理的时候真的非常痛苦,好多东西都似曾相识但就是不会做。光那个整体法隔离法就研究了好几天。
对于一个学物理一直没掉队的人来讲,这类东西理解起来简直太容易了,由于力的定义从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已经很了解了。可对我来讲太难了。
第一我得慢慢打造一些基本的定义。而后才能去理解。
就如此把这个要点搞了两三天,才算有点眉目,然后就开始攻下一个要点。假如一个要点不知道,那我就死抠这个要点,不惜用两三天的时间去扣一道题,总能抠出来的。
就用这样暴力、这样笨拙的方法,再往后的要点复习起来就愈加容易,开学首次考试就尝到了甜头,物理成绩超越班级平均分七八分,这个我记得非常了解。
从这个寒假开始,我的物理相对于过去,也算是起飞了,虽然没考得非常高,但每次都能维持在班级平均分以上。最后高考考试成绩出来,估计应该是70多分。我那年是考全国二卷的,70多分确实不算高,但于我这个过去考13分的人来讲真的是足够了。
08 化 学
默写思维导图。
具体就是,拿个本子之类的,白纸也可以,然后在中间写上你想要学习的元素,譬如说Na。由此,对照各种各样的资料外加自己联想,开始构建这个图,把基本上所有和钠有关的反应也好、要点也好通通包括进来。
比如你可以联想到钠和水的反应,那样你就问自己了,这个反应有哪些现象啊(浮熔游响红)与这个现象反映了什么(譬如说产物啦、钠本身的性质啦、密度比水小啦、为何要贮存在煤油中啦、产物NaOH显碱性啦、等等)
09 生 物
生物的学习思路:读透教程 — 刷透题目 — 掌握梳理 — 掌握记忆 — 掌握复习
暑假的大段时间,可以用来专攻教程。
我高中的一位生物老师,说得很斩钉截铁:
“高考考试前,你们的4本教程(选修3选1),至少每本从头到尾看5遍,你才有稳定考85分的资格。”
此话一源于然有人信有人不信,但从结果看来,老师说的是对的,脚踏实地把教程反反复复看了不少遍的同学成绩都明显好过不认真看书的同学。
非常庆幸我是相信老师的人当中的一个,就像我在另一篇回答中提到的一样,我用一年的时间把四本教程读了17遍(精读+粗读)。
你当然没必要像我一样这样夸张,但显而易见的就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对内容的学会就愈加透彻,对常识体系的把握也愈加全方位,成绩自然越好,所以假如你真的要问重复多少遍,我想明确的给你一个答案:
至少3遍,最好5遍,5遍将来多多益善。